05/26
【轉發】重磅!住建部再次發文,建筑業發展大勢已然明朗!讀懂此文便讀懂了建筑業的未來……
重磅!住建部再次發文,建筑業發展大勢已然明朗!讀懂此文便讀懂了建筑業的未來……10個關鍵詞: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拉動內需裝配式、智能化裝備、機器代人、智能控制造樓機、全產業鏈工程總承包企業、CIM2020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有效拉動內需,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1、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2、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核心、相關領先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各地要將現有各類產業支持政策進一步向智能建造領域傾斜,加大對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件開發、智能系統和設備研制、項目應用示范等的支持力度。3、加快建筑工業化升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專業化、規?;?、信息化生產體系。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提升各類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加快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4、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工廠。以鋼筋制作安裝、模具安拆、混凝土澆筑、鋼構件下料焊接、隔墻板和集成廚衛加工等工廠生產關鍵工藝環節為重點,推進工藝流程數字化和建筑機器人應用。推動在材料配送、鋼筋加工、噴涂、鋪貼地磚、安裝隔墻板、高空焊接等現場施工環節,加強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等一體化施工設備的應用。在裝配式建筑工廠打造“機器代人”應用場景,推動建立智能建造基地。接下來的5年,建筑業發展形勢判斷福建省住建廳發布的《“十四五”期間主要任務與措施》,小編予以摘錄供大家參考。2020年以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大,國際環境發生劇變;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宏觀調控,對建筑業影響日益顯現,建筑業將進入中低速發展階段。建筑業經濟遇到發展困難的同時,也存在國家積極擴大內需、加大投資力度、推進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機遇。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邁入中后期階段,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的輪廓更加清晰。一是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是建筑業發展最大承載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和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對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做出重要部署。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城市道路與公路銜接,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民生工程“補短板”、公共服務類項目的建設、人居環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線城市的新區建設和特大工業鎮的發展?!浅擎偦?、全裝修住房、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老舊小區改造是建筑業發展有力支撐堅持“房住不炒”宏觀調控下,土地拍賣和商品房建設增速放緩,商品房市場降溫明顯,房地產對建筑業產值的貢獻率下降,但是城鎮化發展還在持續,城鎮落戶限制放松帶來住房需求長期存在,各地安置房、租賃費、共有產權房等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以及商品房推行全裝修成品交房,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深入發展裝配式建筑,形成對建筑業產值有力支撐?!陡=ㄊ∪嗣裾k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0〕43號)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2000年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城市或縣城(城關鎮)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改造工作,加快推動城市更新?!妒∽〗◤d、發改委、財政廳關于推進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的實施意見》(閩建城函〔2019)107號)提出2020年全省安排30萬戶改造計劃,其中列入國家改造計劃的16.4萬戶,我省追加14萬戶。到2025年,我省計劃完成舊街區舊片區改造“百萬工程”,城市更新220平方公里。三是智能建造是建筑業發展新方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四是新基建是建筑業發展新動能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環保、公共衛生、養老健康、教育、防災減災、國防基礎設施等軟基礎設施投資,智能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陸海通道、“一帶一路”國際通道與走廊、生態走廊、前沿科技基礎設施等國家工程建設投資,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提升城市的防洪抗震、應急避險、建筑節能等城市升級工程投資。在龐大的應用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未來建設前景廣闊,各省市相繼出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政策及目標計劃。我省出臺了《福建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到2022年基本建成國家東南區域網絡樞紐和海上數字絲綢之路信息通信樞紐,為建筑業發展創造新的發展機遇。附:“十四五”期間主要任務與措施(一)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競爭力1.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建筑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建筑業總部經濟,吸引省外優秀企業及央企到福建落地。引導民營建筑業企業完善經營模式,完善現代企業治理模式,通過資本運作、并購重組、主輔分離、股權激勵等方式,加快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做優做強。推動企業結構優化調整,引導設計、施工企業參與工程總承包方式的工程項目建設,培育集設計、施工、采購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企業。支持專業承包企業提升設計施工能力,引導總承包企業將勞務與專業工程依法發包給勞務與專業承包企業。繁榮建筑分包市場,跟蹤資質改革方向,引導班組成建制發展,發展實體化勞務作業企業。扶持發展競爭力強、特色明顯的裝飾裝修、機電安裝、智能化、鋼結構、隧道等專業化企業。加快形成總承包企業“少而強”,專業承包企業和專業作業企業“多而?!钡牟季趾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結構。2.提升競爭力,拓展企業經營領域。圍繞新常態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資本市場、建筑產品開發等有機結合,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式,提升產業層次,拉長建筑產業鏈條。支持企業加強資本運營,以PPP模式發展工程總承包業務,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支持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參與,強化設計施工融合能力,積極參與新基建基礎設施工程和新型城鎮化、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設,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公路、水利、港航、海綿城市、地下管廊、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在“高大精尖”建設領域打造福建建筑業品牌。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緊扣“一帶一路”經濟圈和自貿區建設,以資本經營帶動生產經營,使資本向產業鏈上下游轉移。發揮地緣優勢,以自貿區建設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開放為平臺,深化兩岸建筑業合作,拓展境內外市場。(二)升級生產組織方式3.全面推行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在政府投資項目持續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持續完善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招投標政策和相關配套制度,完善工程總承包模擬清單計量規則。支持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支持設計、監理、造價、招標代理、項目管理、投資決策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著力打造綜合性咨詢單位,為工程項目管理提供咨詢服務。(三)提升建筑工業化水平。4.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建筑。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區作為重點區域持續推進,加快裝配式建筑推進步伐;其他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全面推廣復制重點地區經驗。進一步提升城鎮新區建設、重要功能區建設、房地產項目等領域的裝配式建筑比例。持續穩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注重產業鏈配套,降低建造成本。從嚴控制新的生產基地投資建設。當前我省生產基地產能基本飽和,協調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要在用地審批上做好把控。5.分類推進裝配式建筑構件。對于適合裝配化的新建房建項目,積極推廣內外隔墻板、樓梯板、疊合樓板等非主要受力“三板”;在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大力推廣使用小跨徑橋梁梁片、城市地鐵管片、管廊、管溝、檢查井、河道坡岸砌塊、欄桿、路緣石等部品部件;在保障房項目推廣裝配式精裝修;在大型公共建筑、超高層建筑、農村住宅以及市政橋梁工程中,積極推廣鋼結構。建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信用評價機制,確保預制構件生產質量。充分利用行業協會評價結果,探索信用評價與工程招投標掛鉤機制,形成獎優罰劣的市場導向6.提升裝配式建筑設計水平。強化裝配式建筑模數化設計管理,將設計模數化情況納入裝配式建筑招投標評審內容,確保設計的部品部件滿足標準化和通用化要求。指導設計單位完善標準化設計,實現裝配式建筑一次設計,避免二次拆分。裝配式建筑設計要與智能建造、綠色建筑互相融合。鼓勵裝配式建筑設計采用智能化、節能環保、消能減震等新技術和全裝修,提升建筑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四)融合智能建造突出創新驅動7.推動基于建設全產業鏈的智能建造能力提升。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5G、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的研發、集成與應用,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大型橋梁、裝配式建筑、綜合管廊、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項目以及大型項目中的深度應用。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綠色建筑的融合發展。8.引導企業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關鍵技術和工藝的研發,研發技術含量大、應用價值高的專有技術、工法和標準,加強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科技研發。發揮標準技術支撐作用,構建完善地方、團體、企業等多層級地方標準體系,促進海峽兩岸工程建設標準共通、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共融。推動“互聯網+”在建筑業的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升級傳統建筑業,實現建筑業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三化融合”,促進企業管理升級。(五)深入發展綠色建筑9.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0.推進建筑能效和健康性能提升?!?1.從設計源頭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嵘こ藤|量安全水平12.織牢工程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完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